大地之药 发表于 2009-10-16 14:47:07

.夾疹
.痘中夾疹因時氣,毒火觸動發其機,臨期休將痘瘡治,速將升葛透疹宜。
[註]痘已見形,其中又有顆粒細密如麻子者,此夾疹也,因出痘時恰遇天行時疫,感受其氣,一時並發,不須治痘,當先治疹,以升麻葛根湯,加荊芥,防風,蟬蛻,牛蒡,犀角,疹散而痘自起矣。
(升麻葛根湯) 方見發熱證治。
痘中雜證
.夾
.片片結就如雲頭,毒傷陰血浮火遊,表散荊防敗毒劑,清熱黃連解毒投。
[註]乃血之餘也,因毒火鬱遏傷於陰血,血熱相搏,故浮遊之火散布皮膚之間,與痘相夾而出,片片如雲頭突起,謂之夾,以荊防敗毒散主之,七日後見此,謂之發,乃血熱不解故也,以黃連解毒湯主之。
(荊防敗毒散) 羌活 獨活 柴胡 前胡 荊芥 防風 生甘草 川芎
枳殼 麩炒 桔梗 赤茯苓 引用生薑水煎服。
(方歌)夾宜用疏解劑,荊防敗毒進莫遲,羌獨柴前荊防草,川芎枳桔赤苓宜。
(黃連解毒湯) 方見結痂落痂證治。
痘中雜證
.夾痧
.痧形發時粟一般,顆形圓頂又尖,粒中含水清漿樣,敗毒調治自然安。
[註]痧亦疹類,但形如粟米,尖圓白,內含清水為異,此亦熱毒所發,往往夾痘而出,宜於疏散,以荊防敗毒散主之。
(荊防敗毒散) 方見夾
痘中雜證
.水痘
.水痘皆因濕熱成,外證多與大痘同,形圓頂尖含清水,易脹易靨不裝膿,初起荊防敗毒散,加味導赤繼相從。
[註]水痘發於脾肺二經,由濕熱而成也,初起與大痘相似,面赤唇紅,眼光如水,咳嗽噴嚏,唾涕稠黏,身熱二三日而始出,其形尖圓而大,內含清水,易脹易靨,不作膿漿,初起荊防敗毒散主之,繼以加味導赤散治之。
(荊防敗毒散) 方見夾
(加味導赤散) 生地 木通 生甘草 連翹 黃連 滑石 赤芩 麥令去心
引用燈心水煎服
(方歌)加味導赤除濕熱,生地木通甘草協,翹連滑石苓麥冬,引加燈心稱妙訣。
男婦年長出痘門
.男子年長出痘
.年長出痘總不宜,真陰虧損元氣虛,一逢出痘毒沖熾,水不勝火豈能支,夾熱參麥清補劑,攻漿參歸鹿茸宜。
[註]男子自十六歲後,皆謂之年長,嗜慾,情開,元精走洩,又遇痘毒之火沖熾,則真陰虧損,水虛不能制火,故每至行裝之際,囗渴心煩,鼻衄咽痛,不能成膿,結痂者有之,治者不可妄用寒涼,五六日前只宜參麥清補湯調治,至七八日如膿漿不行,急宜攻漿,以參歸鹿茸湯,內調雞冠血酒治之,但得漿行,庶可無虞。
(參麥清補湯) 當歸 川芎 花粉 白芍酒炒 生地 人參 生黃耆 前胡
桔梗 牛蒡子炒研 生甘草 紅花 南山查 麥冬去心 引用生薑水煎服。
(方歌)參麥清補用歸芎,花粉白芍生地同,參耆前桔牛蒡草,紅花山查麥門冬。
(參歸鹿茸湯)方見灌漿證治
(雞冠血酒)方見灰陷白陷。
男婦年長出痘門
婦女出痘行經
.婦女發痘遇經行,當期毒解不須驚,非期涼血解毒治,過期四物解毒從,去血過多氣血弱,十全大補服通靈。
[註]女子出痘或遇經行,須間其是期非期,如期而出者,則毒熱隨血解去,不須施治,其證自愈,若非期而至者,此毒火內擾於胞中,致血妄行,以涼血解毒湯治之,若過期不止,乃毒熱乘人血室,以四物解毒湯加元參甘草主之,若行漿時去血過多,此氣血虛弱不能統攝也,急用十全大補湯,治若稍緩,痘漿不行則無救矣。
(涼血解毒湯) 方見結痂落痂證治。
(四物解毒湯) 當歸 白芍酒炒 生地 元參 梔子炒 川芎 生甘草
黃連酒炒 黃蘗酒炒 黃芩酒炒 水煎服。
(方歌)四物解毒湯如神,歸芍生地共元參,梔子川芎生甘草,黃連黃蘗共黃芩。
(十全大補湯) 方見結痂落痂證治。
男婦年長出痘門
孕婦出痘
.妊娠出痘勢最難,母子相連掌握間,審其所因隨證治,如聖安胎效通仙。
[註]孕婦最忌出痘,蓋熱能動胎,胎落則氣血因之而傷,又安望其起脹灌裝結痂耶,故遇孕婦出痘,始終以安胎為上,用如聖散隨證加減治之,不可輕用犯胎之藥,致有觸動。
(如聖散) 當歸身 陳皮 白朮土炒 大腹皮 黃芩 縮砂仁連殼炒
甘草生 黑豆酒洗 桑上羊兒藤 水煎服。
初發熱,加升麻,葛根,連翹。
出而稠密者,加酒炒黃連,牛蒡子,連翹,南山查。
不起發者,加牛蒡子,赤芍藥。渴加麥門冬,知母,花粉。
血動者,四物湯加芩連。
脾虛食少,毒發不出者,千金內託湯去肉桂加參耆。
身熱有外邪者,參蘇飲加木香。
(方歌)安胎如聖散最宜,歸陳白朮大腹皮,黃芩砂仁共甘草,黑豆羊藤服莫疑。
男婦年長出痘門
痘出遇產
.痘出正盛逢臨產,束手無策勢最險,無恙十全大補治,惡露未盡黑神散。
[註]孕婦當痘正出之際,忽然欲產,俟產育後無他恙者,只宜大補氣血,十全大補湯主之,若腹中微痛,此惡露未盡也,黑神散主之。
(十全大補湯) 方見結痂落痂證治。
(黑神散) 當歸 川芎 熟地黃 青皮醋炙 香附醋炙 蒲黃 桂心 乾薑 水煎溫服。
(方歌)惡露末淨黑神良,當歸川芎熟地黃,青皮香附俱醋炙,蒲黃桂心合乾薑。
男婦年長出痘門
產後出痘
.產後如逢出痘瘡,惟憑補益莫驚慌,十全大補全功效,勿用寒涼致損傷。
[註]婦人產後氣血已傷,又遇出痘,則氣血之供用難給,不能領載其毒,惟宜大補氣血,以十全大補湯治之,切不可妄用寒涼之劑,致傷生發之機也。
(十全大補湯) 方見結痂落痂證治。
疹門
.疹原
.麻為正疹亦胎毒,毒伏六府感而出,初發之狀有類痘,形尖漸密不漿殊,始終調護須留意,較痘雖輕變化速。
[註]疹非一類,有瘙疹癮疹溫疹,蓋痘疹皆非正疹也,惟麻疹則為正疹,亦胎元之毒伏於六府,感天地邪陽火旺之氣,自肺脾而出,故多咳嗽噴嚏,鼻流清涕,眼淚汪汪,兩胞浮腫,身熱二三日,或四五日始見點於皮膚之上,形如麻粒,色若桃花,間有類於痘大者,此麻疹初發之狀也,形尖疏稀,慚次稠密,有顆粒而無根,暈微起泛而不生漿,此麻疹見形之後大異於痘也,須留神調治,始終不可一毫疏忽,較之於痘雖稍輕,而變化之速則在頃刻也。
.麻疹輕重
.麻疹出時非一端,其中輕重要詳參,氣血和平輕而易,表裹交雜重則難。
[註]麻疹出時有輕重之分,臨時須要詳察,若氣血和平,素無他病者,雖感時氣,而正能制邪,故發熱和緩,微微汗出,神氣清爽,二便調勻,見點則透徹散沒,不疾不徐,為輕而易治者也,若素有風寒食滯,表裹交雜,一觸邪陽火旺之氣,內外合發,而正不能制邪,必大熱無汗,煩躁囗渴,神氣不清,便閉尿澀,見點不能透徹收散,或太緊速,則為重而難治者也。
.麻疹主治大法
.疹宣發表透為先,最忌寒涼毒內含,已出清利無餘熱,沒後傷陰養血痊。
[註]凡麻疹出貴透徹,宜先用表發,便毒盡達於肌表,若過用寒涼,冰伏毒熱,則必不能出透,多致毒氣內攻,喘悶而斃,至若已出透者,又當用清利之品,便內無餘熱,以免疹後諸證,且麻疹屬陽熱,甚則陰分受傷,血為所耗,故沒後須以養血為主,可保萬全,此首尾治疹之大法,至於臨時權變,惟神而明之而已。

大地之药 发表于 2009-10-16 14:47:38

.麻疹末出證治
.欲出麻疹身微熱,表裏無邪毒氣鬆,若兼風寒食滯熱,隱伏不出變叢生,宣毒發表為主劑,隨證加味莫亂從。
[註]麻疹一證,非熱不出,故欲出時,身先熱也,表裹無邪者,熱必和緩,毒氣鬆動,則易出而易透,若兼風寒食熱諸證,其熱必壯盛,毒氣鬱閉,則難出而難透,治以宣毒發表湯,其間或有交雜之證,亦照本方隨證加減治之。
(宣毒發表湯)升麻 葛根 前胡 桔梗 枳殼麩炒 荊芥 防風 薄荷葉
木通 連翹去心 牛蒡炒研 加引莞荽水煎服。食滯加南山查 內熱加黃芩
(方歌)疹伏宣毒發表湯,升葛前桔枳荊防,薄通翹蒡淡竹草,引加芫荽水煎嘗。
.麻疹見形證治
.麻疹已出貴透徹,細密紅潤始為良,若不透徹須分晰,風寒毒熱氣虛詳,風寒升葛湯加味,毒熱三黃石膏湯,氣虛人參敗毒散,託裏透疹效非常。
[註]麻疹見形貴乎透徹,出後細密紅潤,則為佳美,有不透徹者,須察所困,如風寒閉塞,必有身熱無汗,頭疼嘔惡,疹色淡紅而黯之證,宜用升麻葛根湯,加蘇葉,川芎,牛蒡子,因毒壅滯者,必面赤身熱,譫語煩渴,疹色赤紫滯黯,宜用三黃石膏湯,又有正氣虛弱,不能送毒外出者,必面色晃白,身微熱,精神倦怠,疹色白而不紅,以人參敗毒散主之。
(升麻葛根湯) 方見痘門發熱證治。
(三黃石膏湯) 麻黃 石膏 淡豆豉 黃蘗 黃連 梔子 黃芩 水煎服。
(方歌)疹出不透因毒熱,三黃石膏湯急尋,麻黃石膏淡豆豉,黃蘗黃連梔子芩。
(人參敗毒散) 人參 川芎 羌活 獨活 前胡 枳殼麩炒 桔梗
柴胡 生甘草 赤苓 引用生薑水煎服。
(方歌)疹因氣虛出難透,人參敗毒有奇功,參芎羌獨前枳桔,柴胡甘草赤茯苓。
.麻疹收沒證治
.疹出三日當收沒,不疾不徐始無虞,收沒太速毒攻內,當散不散虛熱醫,毒盛荊防解毒治,外用胡荽酒法宜,虛熱柴胡四物劑,應證而施病漸離。
[註]麻疹見形三日之後,當漸次沒落,不疾不徐,始為無病,若一二日疹即收沒,此為太速,因調攝不謹,或為風寒所襲,或為邪穢所觸,以致毒反內攻,輕則煩渴譫狂,重則神昏悶亂,急宜內服荊防解毒湯,外用胡要酒熏其衣被,使疹透出,方保無虞,當散不散者,內有虛熱留滯於肌表也,其證潮熱煩渴,囗燥咽乾,切不可純用寒涼之劑,以柴胡四物湯治之,便血分和暢,餘熱悉除,疹即沒矣。
(荊防解毒湯) 薄荷葉 連翹去心 荊芥穗 防風 黃芩 黃連 牛蒡子炒研
大青葉 犀角 人中黃 引用燈心蘆根水煎服。
(方歌)收沒太速毒內攻,荊防解毒治最靈,薄翹荊防芩連蒡,大青犀角共人中。
(胡荽酒) 方見痘門水泡證治。
(柴胡四物湯) 白芍炒 當歸 川芎 生地 人參 柴胡 淡竹葉 地骨皮
知母炒 黃芩 麥冬去心 引加生薑紅棗水煎服。
(方歌)當散不散因虛熱,柴胡四物芍歸芎,生地人參柴竹葉,地骨知母芩麥冬。
.身熱不退
.麻疹已發身猶熱,毒熱壅遏便之然,出用化毒清表劑,沒後柴胡清熱煎。
[註]麻疹非熱不出,若既出透,其熱當減,倘仍大熱者,此毒盛壅遏也,宜用化毒清表湯治之,疹已沒落而身熱者,此餘熱留於肌表也,宜柴胡清熱飲治之。
(化毒清表湯) 葛根 薄荷葉 地骨皮 牛蒡子炒研 連翹去心
防風 黃芩 黃連 元參 生知母 木通 生甘草 桔梗 引用生薑燈心水煎服。
(方歌)疹已出透身壯熱,化毒清表為妙訣,葛薄地骨蒡翹防,芩連元知通甘桔。
(柴胡清熱飲) 柴胡 黃芩 赤芍 生地 麥冬去心 地骨皮 生知母
生甘草 引用生薑燈心水煎服。
(方歌)疹已沒落熱不減,柴胡清熱效通仙,柴胡黃芩芍生地,麥冬地骨知母甘。
.煩渴
.毒熱內盛火上炎,心胃擾亂煩渴添,未出升葛湯加味,已出白虎湯為先,沒落竹葉石膏用,因時醫治莫遲延。
[註]凡出麻疹煩渴者,乃毒熱壅盛也,蓋心為熱,擾則煩,胃為熱,鬱則渴,當末出時,宜升麻葛根湯加麥冬,天花粉,已出者,宜白虎湯,沒後煩渴者,用竹葉石膏湯。
(升麻葛根湯) 方見痘門發熱證治。
(白虎湯) 石膏煆 生知母 生甘草 引用粳米水煎服。
(方歌)麻疹已發多煩渴,白虎清熱自能痊,石膏知母生甘草,引加粳米用水煎。
(竹葉石膏湯) 人參 麥冬去心 石膏煆 生知母 竹葉 生甘草 水煎服。
(方歌)疹已沒落當安靜,若加煩渴熱末清,竹葉石膏湯參麥,石膏知母竹甘從。
.譫妄
.疹發最怕毒火盛,熱昏心神譫妄生,末出三黃石膏治,已出黃連解毒靈。
[註]譫妄一證,乃毒火太盛,熱昏心神而然也,疹末出而譫妄者,三黃石膏湯主之,疹已出而譫妄者,黃連解毒湯主之。
(三黃石膏湯)方見麻疹見形證治 。
(黃連解毒湯)方見痘門結痂落痂證治。
.喘急
.疹初無汗作喘急,宣發麻杏石甘宜,毒熱內攻全受剋,保肺清氣化毒醫。
[註]喘為惡候,麻疹尤怠之,如初出末透,無汗喘急者,此表實拂鬱其毒也,宜用麻杏石甘湯發之,疹已出,胸滿喘急,此毒氣內攻,肺金受剋,宜用清氣化毒飲清之,若遲延失治,以致肺葉焦舉,則難救矣。
(麻杏石甘湯) 石膏煆 麻黃蜜炒 杏仁去皮尖炒 生甘草 引用生薑水煎服。
(方歌)喘用麻杏石甘湯,石膏火煆合麻黃,杏仁去尖須微炒,甘草相配引生薑。
(清毒化毒飲) 前胡 桔梗 栝簍仁 連翹去心 桑皮炙 杏仁去皮尖炒
黃芩 黃連 元參 生甘草 麥冬去心 引用蘆根水煎服。
(方歌)毒熱內攻肺喘滿,清氣化毒飲最靈,前桔栝簍翹桑杏,芩連元參草麥冬。

大地之药 发表于 2009-10-16 14:48:19

.咳嗽
.疹初咳嗽風邪鬱,加味升麻葛根良,毒熱熏蒸金受制,清金寧嗽自堪嘗。
[註]麻疹發自脾肺,故多咳嗽,若欬嗽太甚者,當分初沒治之,初起欬嗽,此為風邪所鬱,以升麻葛根湯,加前胡,桔梗,蘇葉,杏仁,治之,已出欬嗽,乃肺為火灼,以清金寧嗽湯主之。
(升麻葛根湯) 方見痘門發熱證治。
(清金寧嗽湯) 橘紅 前胡 生甘草 杏仁去皮尖炒 桑皮蜜炙 川連
栝蔞仁 桔梗 浙貝母去心 引用生薑紅棗水煎服。
(方歌)嗽用清金寧嗽湯,橘紅前草杏仁桑,川連栝簍桔貝母,引用紅棗共生薑。
.喉痛
.疹毒熱甚上攻喉,腫痛難堪實可憂,表邪元參升麻用,裹熱涼膈消毒求。
[註]疹毒熱盛,上攻咽喉輕則腫痛,甚則湯水難下,最為可慮,表邪鬱遏,疹毒不能發舒於外,致咽喉作痛者,元參升麻湯主之,裹熱壅盛,或疹已發於外,而咽喉作痛,以涼膈消毒飲主之
(元參升麻湯) 荊芥 防風 升麻 牛蒡子炒研 元參 生甘草 水煎服。
(方歌)表鬱疹毒喉腫痛,急服元參升麻湯,荊芥防風升麻蒡,元參甘草水煎嘗。
(涼膈消毒飲) 荊芥穗 防風 連翹去心 薄荷葉 黃芩 生梔子
生甘草 牛蒡子炒研 芒硝 大黃生 引用燈心,水煎服。
(方歌)裹熱喉痛昔難當,涼膈消毒飲最良,荊防翹薄芩梔草,牛蒡芒硝生大黃。
.失音
.疹毒聲啞肺熱壅,元參升麻大有功,已發加減涼膈散,沒後兒茶音即清。
[註]失音者,乃熱毒閉壅肺竅而然也,疹初失音者,元參升麻湯主之,疹已發而失音者,加減涼膈散主之,疹沒後啞者,兒茶散主之。
(元參升麻湯) 方見喉痛
(加減涼膈散) 薄荷葉 生梔子 元參 連翹去心 生甘草 苦桔梗 
麥冬去心 牛蒡研炒 黃芩 水煎服。
(方歌)加減涼膈治失音,薄荷梔子共元參,連翹甘草苦桔梗,麥冬牛蒡與黃芩。
(兒茶散) 硼砂二錢 孩兒茶五錢 共為細末,涼水一盞,調藥一匙服之。
.嘔吐
.疹發緣何嘔吐逆,火邪擾胃使之然,竹茹石膏為主治,和中清熱吐能安。
[註]麻疹嘔吐者,由於火邪內迫,胃氣沖逆也,須以竹茹石膏湯和中清熱,其吐自止。
(竹茹石膏湯) 半夏薑製 赤苓 陳皮 竹茹 生甘草 石膏煆 引用生薑,水煎服。
(方歌)竹茹石膏湯治吐,半夏薑製配茯苓,陳皮竹茹生甘草,石膏火煆共合成。
.瀉泄
.毒熱移入大腸經,傳化失常瀉泄成,初起升葛湯加味,已發黃連解毒清。
[註]麻疹瀉泄,乃毒熱移入腸胃,使傳化失常也,治者切不可用溫熱諸劑,疹初作瀉者,以升麻葛根湯,加赤苓,豬苓,澤瀉,主之,疹已出作瀉者,以黃連解毒湯,加赤苓,木通,主之。
(升麻葛根湯)方見痘門發熱證治
(黃連解毒湯)方見痘門結痂落痂證治。
.痢疾
.夾疹之痢最難當,毒熱凝結移大腸,腹痛下痢赤白色,悉用清熱導滯良。
[註]麻疹作痢,謂之夾疹痢,因毒熱未解,移於大腸所致也,有腹痛欲解,或赤或白,與赤白相兼者,悉用清熱導滯湯主之,不可輕投濇劑。
(清熱導滯湯) 山查 厚朴薑炒 生甘草 枳殼麩炒 檳榔 當歸 白芍酒炒
條芩酒炒 連翹去心 牛蒡子炒研 青皮炙 黃連吳茱萸炒 引用生薑,水煎服。
(方歌)痢用清熱導滯湯,山查朴草殼檳榔,歸芍條芩翹牛蒡,青皮黃連引生薑。
.腹痛
.小兒發疹腹中疼,毒鬱腸胃食滯凝,曲腰啼叫眉頻蹙,加味平胃散堪行。
[註]麻疹腹痛者,由食滯凝結,毒氣不得宣發於外,故不時曲腰啼叫,兩眉頻蹙,須以加味平胃散治之,滯消毒解,而痛自除矣。
(加味平胃散) 防風 升麻 枳殼麩炒 葛根 蒼朮炒 陳皮 厚朴薑炒
南山查 麥芽炒 生甘草 引用生薑燈心,水煎服。
(方歌)加味平胃散如神,防風升麻枳葛根,蒼陳厚朴查芽草,生薑燈心水煎勻。
.衄血
.疹家衄血莫倉惶,毒從衄解妙非常,衄甚吹鼻髮灰散,內服犀角地黃湯。
[註]肺開竅於鼻,毒熱上沖,肺氣載血妄行,則衄作矣,然衄中有發散之義,以毒從衄解,不須止之,但不可太過,過則血脫而陰亡也,如衄甚者,宜外用髮灰散吹入鼻中,內服犀角地黃湯,其血可止。
(髮灰散)(犀角地黃湯)方俱見痘門衄血便血。
.瘙疹
.兒在母腹血熱蒸,生後不免遇風侵,遍體發出如粟米,此名瘙疹何須評。
[註]瘙疹者,兒在胎中受母血熱之氣所蒸已久,及生後外遇涼風,以致遍身紅點,如粟米之狀,滿月內見者,名為爛衣瘡,百日內見者又名百日瘡,末出痘瘡之先見者,即名為瘙疹,調攝謹慎,不治自愈。
.蓋痘疹
.痘後出疹蓋痘傳,餘毒未盡夾食寒,遍身作癢如雲片,加味消毒服即安。
[註]蓋痘疹者,謂痘方愈而疹隨發也,因痘後餘毒未盡,更兼恣意飲食,外感風寒,以致偏身出疹,色赤作癢,始如粟米,漸成雲片,宜加味消毒飲疏風清熱,疹即愈矣。
(加味消毒飲) 荊芥穗 防風 牛蒡子炒 升麻 生甘草 赤芍 南山查 連翹去心
引用生薑,水煎服。
(方歌)蓋痘疹因風熱成,加味消毒飲最靈,荊防牛蒡升麻草,赤芍山查翹去心。
.瘟疹
.心火灼肺風濕毒,隱隱疹點發皮膚,疏風散濕羌活散,繼用消毒熱盡除。
[註]癮疹者,乃心火灼於肺金,又兼外受風濕而成也,發必多癢,色則紅赤,隱隱於皮膚之中,故名日癮疹,先用加減羌活散,疏風散濕,繼以加味消毒飲,清熱解毒,表裹清而疹愈矣。
(加味羌活散) 羌活 前胡 薄荷葉 防風 川芎 枳殼麩炒 桔梗 蟬蛻
連翹去心 生甘草 赤苓 引用生薑水煎服。
(方歌)癮疹羌活散相當,羌活前胡薄荷防,川芎枳桔淨蟬蛻,連翹甘草赤苓薑。
(加味消毒飲) 方見蓋痘疹。
編輯幼科種痘心法要旨
.夫痘胎毒也,伏於有形之始,因感而發,為生人所不能免,然其發也,或染時氣,或感風寒,或因飲食,或由驚恐,以病引病,為患多端,變更莫測,且其間順吉者少,險逆者多,有千方百計而不能冀其愈於萬一者,此其所以為難也,古有種痘一法,超自江右,達於京畿,究其所源,云石自宋真宗時,峨眉山有神人出,為丞相王旦之子種痘而愈,遂傳於世,其說雖似渺茫,然以理揆之,實有參贊化育之功,因時制宜之妙,蓋正痘感於得病之後,而種痘則施於末病之先,正痘治於成病之時,而種痘則調於無病之日,自表傳裹,由裏達表,既無諸證夾雜於其中,復有善方引導於其外,熏蒸漸染,胎毒盡出,又何慮乎為患多端,變更莫測,以致良工束手於無可如何之地耶,此誠去險履平,避危就安之良法也,然種痘一科,多囗傳心授,方書末載,恐後人視為虛誕之辭,相沿日久,無所考稽,使至理良法,竟置無用之地,神功湮沒,豈不大可惜哉,今將種痘一法,細加研究,審度精詳,篡輯成書,永垂千古,庶為種痘之津梁,咸登赤子於壽域也。
.種痘要旨
.嘗為種痘之法,有謂取痘粒之漿而種之者,有謂服痘兒之衣而種之者,有謂以痘痂屑乾吹人鼻中種之,謂之旱苗者,有謂以痘痂屑濕納人鼻孔種之,謂之水苗者,然即四者而較之,水苗為上,旱苗次之,痘衣多不應驗,痘漿太涉殘忍,故古法獨用水苗,蓋取其和平隱當也,近世始用旱苗,法雖捷徑,微覺迅烈,若痘衣痘漿之說,則斷不可從,夫水苗之所以善者,以其勢甚和平,不疾不徐,漸次而人,既種之後,小兒無受傷之處,胎毒有慚發之機,百發百中,捷於影響,盡善盡美,可法可傳,為種痘之最優者,其次,則旱苗雖烈,猶與水苗之法相近,兒體壯盛猶或可施,至若痘痂之何以為順,選苗之何以善藏,天時之何以得正,種期之何以為吉,調攝之何以合宜,禁忌之何以如法,形氣之何以可稱,與痘衣痘漿之弊,一一條分縷晰,細列於後,學者必細心體閱,則中有灼見,不致有他歧之惑,庶種法既善,而成功可必矣。
.選苖
.苗者痘之痂也,種痘者,全資乎此以為胎毒之引導,關係匪輕,選苗時宜留神細察,不可輕忽,其中有可用者,有不可用者,惟在痘之順與不順別之,痘之不順者出不尖圓,色不紅潤,漿不充滿,所落之痂,溫暗而薄,此天人合病,內外合邪所致,即幸而得愈,亦不過良工之善為調治,非天然之美,此等痘痂,斷不可用,痘之順者,始終無夾雜之證,出則尖圓,色則紅潤,漿則充滿,所落之痂,蒼蠟光澤,肥大厚實,此得天地陰陽之正氣,極順之苗也,收而用之,效如響應,但此痂甚少,所遇無多,或不能親其事而假手他人,亦必令彼身親目覟方可,否則寧置而不用,切勿濫用,種者審之。

大地之药 发表于 2009-10-16 14:48:51

.蓄苖
.種痘必資於苗,而苗之所可恃者,在氣之相通耳,若遇熱則氣洩,日久則氣薄,觸污穢則氣不清,臧不潔則氣不正,此蓄苗之法,所以不可不慎也,如遇好苗,須貯新磁瓶內,上以物密覆之,置於潔淨之所,清涼之處,其所貯之苗,在春天者,一月之痂可種,冬令嚴寒,四五十日之痂尚可種,蓋寒則氣收藏,熱則氣易洩,故時日有不同也,然於未收苗時,即當先與出痘之家明一日其故,便彼樂從,無所疑忌,彼方肯用心收貯,不致稍有貽誤也。
.天時
.種痘貴得天時,得其時則種,不得其時則不種,夫天時之正,莫過於春,春為萬物發生之際,天氣融和,不寒不熱,種之則痘自隨其氣而發生,此正二三月之時所以可種也,若交夏之後,六陽盡出地上,人之陽氣亦皆外浮,暑熱爍金,受病者眾,斯時種痘,兒何以堪,此四五六月之時以必不可種也,至若秋令,天氣清肅,收斂之時,雖遇可種之兒,而無引毒之具,此七八九月之時,勢有不能種也,至於十月,名日小春,雖亦可種,然斯時寒氣固結,純陰用事,不若俟冬至後一陽鼓動,借其生生之氣,種之甚吉,此十月之所以可種,猶不若十一十二月之尤可種也,然當可種之時,亦有不可種者,如春應溫而反寒,夏應熱而反涼,秋應涼而反熱,冬應寒而反溫,當其時而非其氣,是天地不正之氣也,常人感染則成時疫,小兒調理末遑,況敢言種痘乎,倘或遇此,只宜稍避,俟時氣平定再為議種,方保萬全,亦有末種之時,天時甚正,既種之後,忽爾寒暄不時,此又人事所遇不齊,偶而變氣,出乎意外者也,則宜屋中適其寒溫順會天時,常燒辟穢香,飲食起居,更加謹慎,可保無恙,種痘者宜詳審而體察之。
.擇吉
.下苗之日,必擇成日開日栽種日,及天合天月二德日則吉,倘三者不能兼備,即成開之日亦可,若值入神所在之日,忌不可種。
種痘吉日 成日 開日 栽種日
天月二德日。 正五九月在丙。 二六十月在甲。 三七十一月在壬。
四八十二月在庚。 人神所在之日。 十一日在鼻柱。 十五日在遍身。
.調攝
.種痘之在調攝最為緊要,自始至終,不可稍忽,如避寒熱慎飲食是也,天氣嚴寒,蓋覆宜溫煖,勿便受寒,恐被寒氣所觸,則痘不得出,亦不可過於重綿疊褥,使熱氣壅滯,致痘不宣發,天氣溫煖,蓋覆宜適中,恐客熱與毒相併,致增煩熱,亦不可輕易著單露體,使寒邪外侵,阻遏生發之氣,此寒熱所以貴得其平也,人之氣血,必藉飲食生化,痘之始終,全賴乎此,若飲食虧少,氣血何所資助乎,但不可過甚,若過飲,則飲停不化津液,過食,則食滯必生痰熱,所以吮乳之兒,不多乳不闕乳,能食之兒,勿餮辛熱炙烳,勿啖黏硬生冷,勿恣意茶水,勿便飲涼漿,食不過飽,亦不過飢,此飲食所以貴得其平也,至於寒熱飲食之外,凡舉止動作,既不可任意嬌縱,亦不可過於拂逆,惟在調攝之人,耐其性情,兢兢業業,善為保護,不但慎於既種之後,且當慎於末種之先,不但慎之見苗之初,尤當慎之落痂之後,種痘者,宜諄諄告誡,務其詳細,便彼知關係匪輕,心存謹慎,如法調攝,始保萬全,倘稍有不慎,以致小兒或為寒熱所長,或為飲食所傷,咎將誑諉乎,此不知調攝者,所以斷不可與種也。
.禁忌
.種痘之家,房中最要潔淨,切忌沖犯,最喜明亮,不可幽暗,擇老成耐事之人,經過小兒初痘者,令其調護,不離左右,一切禁忌,俱當謹遵,勿詈罵呼怒,勿肓語驚慌,勿對梳頭,勿對搔癢,勿嗜酒,勿歌樂,凡房中淫液氣,婂人經候氣,腋下狐臭氣,行遠勞汗氣,誤燒頭髮氣,誤燒魚骨氣,吹滅燈濁氣,硫磺柴姻氣,蔥蒜醉酒氣,溝渠污濁氣,悉宜避之,更當預囑其左右之人,倘值迅雷烈風暴雨之變,大宜安定,勿使兒驚,其幃幃宜謹,蓋覆宜密,切勿暴動生風,常燒辟穢香以避偶而不正之氣,再令人謹伺其門,不許生人往來,不許僧道師巫孝服之人人室,以上禁忌,一一遵守則吉,稍有疏忽,每至敗事,種痘者切宜諄諄告誡之。
(辟穢香) 南蒼朮半觔 川大黃四兩 以上剉細片,爐中燒之,不可間斷。
.可種
.小兒面部紅潤,精采明亮透達,印堂,山根,年壽,眼下,囗角,無青暗之色。兩目黑白分明,視瞻平正,愈看愈有神氣精充,不陷不填,頭不解顱,鼻孔不小,氣清不濁,聲音清亮,天柱骨正頸不歪斜,骨肉相稱,又宜緊朿,肥不見肉,瘦不露骨,小便遠而長,腎囊緊小,微帶紫黑色,如荔枝殼,身無廠癬瘡疥,項無結核,腹無積聚,形氣充實,精神強健,臟腑調順,脈息和平,以上皆可種。
.不可種
.小兒面色青白,或黧黑痿黃,無喜色無精釆,兩囗黑多白少,白睛帶青色,視瞻歪,斜,暗昧無神,陷瑱,解顱,囪不合,五軟,五,龜胸,龜背,鶴膝,鼻孔小,氣濁,聲音不亮不長,肉不束,骨鬆如發麵樣,身體瘦無肉,身有歛癬疥瘡,腹有疳積,項有結核,病後元氣未復,素有驚癇之證,失乳之後,氣血不足,脾胃虛弱,精神倦怠,脈不和平,以上皆不可種。
.凡小兒父母,行事疏忽,不知調攝,不聽禁忌,不信醫藥,過於溺愛嬌縱者,亦斷不可與種
.水苖種法.種痘之時,要細閱小兒氣血沖和,臟腑均平,內無痰熱食積所傷,外無六淫之氣相侵,方可用上好痘痂種之,一歲者用二十餘粒,三四歲者用三十餘粒,置於淨磁鍾內,以柳木作杵,碾為細末,以淨水滴三五點人鍾內,春溫用,冬熱用,乾則再加水幾點,總以調勻為度,不燥不濕,用新棉些須攤極薄片,裹所調痘屑在內,捏成棗核樣,以紅線拴定,仍留寸許,長則剪去,將苗納入鼻孔,分男左女右,不可離人,時時看守,倘小兒用手指拈弄,急禁止之,或被嚏出,急將苗塞鼻內,不可稍緩,恐洩苗氣,下苗後必以六箇時辰為度,然後取出,如遇天氣嚴寒,多留數刻,若遇時令和暖,早取數刻亦可,要在臨時斟酌,痘苗取出之後,其苗氣漸次而人,傳遍五藏,至七日始發熱,發熱三日而苗見,見苗三日而出齊,出齊三日而灌漿,灌足三日而回水結痂。
.五藏傳送之理
.鼻者肺之外竅也,水苗種法,以苗塞鼻中,其氣先傳於肺,肺主皮毛,肺傳於心,心主血脈,心傳於脾,脾主肌肉,脾傳於肝,肝主筋,肝傳於腎,腎主骨,痘毒藏骨髓之內,感苗氣而發,其毒自骨髓盡達於筋,腎藏之毒解矣,自筋盡達於肌肉,肝藏之毒解矣,自肌肉盡達於血脈,脾藏之毒解矣,自血脈盡達於皮毛,心藏之毒解矣,自皮毛盡達於顆粒,肺臧之毒解矣,五藏之毒層遞而解,然後毒化漿成,收靨落痂,此種痘傳迭之次序也,不可不知。
.旱苖種法
.旱苗種法,用銀管約長五六寸,曲其頸,碾痘痂極細,納於管端,接男左女右,對準鼻孔吹人之,至七日而亦發熱,今時多用此法,蓋取其簡便捷人,不致脫落而有透洩苗氣之患也,第恐後人用之不善,輕吹之則不驟人,重吹之則迅烈難當,且恐流涕過多,苗隨涕去,往往不驗,今欲垂後世,當取其法之和平穩當萬全者,而則效之,此所以獨取於水苗也。
.痘衣種法
.小兒出痘者,當長漿漿足之時,則彼痘氣充盛,取其貼身裹衣,與末出痘之兒女服之,服二三日夜間亦不脫下,至九日十一日始發熱,此乃衣傳,然恐氣薄不透,多有不熱不出,其法不靈,故不可用。
.痘槳種法
.擇小兒出痘之順者,取其痘漿以棉拭之,分男左女右,塞人鼻中,亦能發痘,但取痘漿之時,不令本家知覺,捏破痘漿,盜以作種,使彼真氣宣洩,毒不能解,如忍心害理不仁之事也,同志者切宜深惡而痛納之,又豈可尤而效之也哉。
.信苖
.種痘發熱以前,小兒面部上忽出顆粒似痘,名口信苗,此痘之將發,毒氣之標也,色紅而軟,聽之自消,若紅紫堅硬,有如魚目者,急以銀針挑破,上以二聖散則無虞。
(二聖散) 明雄黃 紫草各等分 共碾為細末,用油臙脂調上。
.補種
.下苗後宜令親切之人左右看守,恐他人用心不慎也,若視為泛常,看守疏忽,恐小兒惡其苗塞鼻中,不時捏出,便苗氣一洩,種多不驗,所以種而不發者亦有之也,然或小兒五內壯實,不受苗氣,艱於傳進不發者亦有之,更有胎毒深邃,潛藏內蓄,雖苗氣傳至,不能引出不發者亦有之,俱當俟踰十一日為度,過此不發,然後察天時和順,再為補種之亦可。
.自出
.種痘以七日為期,五藏傳遍始發熱者常也,或有至九日十一日而發者,如傳送遲慢之故,亦無足慮,若發熱於五日以前,此時苗氣尚未傳至,其毒何由而發,必因種後適逢天行時氣,小兒感染而成,是乃自出之痘,非關苗氣引出者,種痘者不可不知,要當於末種之時,預為申明其說焉。
.治法
.種痘乃引毒達表,乘兒安寧無病之時,事屬順吉,又何言治,然恐痘家過於溺愛,起居不饉,飲食不節,此病所由生也,故治法亦所不免,當悉照治正痘之法治之可也。
页: 1 [2]
查看完整版本: 編輯痘疹心法要訣